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以下簡稱“人文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緊密結合職業教育特點🗡,將網絡育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溝通引導😅🔓、形成團隊合力、運用網絡資源入手👩🏻🔬,帶領學生走出認知偏差⛷、暢通思政教育的發聲途徑👌🏿,以實現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
人文學院官方公眾號“雲澤人文”自創立以來,高度重視運用新型傳播手段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運用“互聯網+思維”,打造貼近青年學生的“小果仁”形象,以小果仁角度寫推文、做專欄⛹️,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話語權和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陣地的主動權,推動思政工作在全學院🦷、全校的落地生根。
一、強化黨建引領。
2021年👩🏻🦯,結合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重要時間節點🧚♂️,學院公眾號“雲澤人文”,抓住“上海作為黨的發源地”🦉,紅色資源豐富這一優勢👩🏿💼,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結合青年話語體系與傳播特點,結合圖文🧙🏼♂️、視頻、音頻等形式🧔🏻♂️,開辟了《百年回眸》《紅歌裏的故事》黨史學習專欄🛗,發布相關作品30余篇🧝🏼。此外,公眾號堅持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和熱點事件期間,主動推送相關文章🙇,把握輿論導向。
2021年11月28日,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講好中國故事”演講大賽圓滿落幕
人文學院將思政工作要求和學生興趣點有機結合,以豐富有趣的活動形式,先後開展我把青春故事講給黨聽👩🏼🍳、講好中國故事、學習二十大·風“語”新“箏”程——創意風箏展等主題教育活動;結合新媒體的語言特點和傳播規律,開展“寫給2035年的一封信”征文活動📜🚴♂️、“喜迎二十大”全國糧食周作品征集🫅🏼、“罩”亮春日——創意口罩征集評選等線上宣傳報道活動。以活動促學習,學習與活動相結合🫶🏿。
2022年10月31日,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糧食周作品征集大賽落下帷幕
二、統籌育人資源
人文學院依托“雲澤人文”公眾號平臺,以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展現思政工作風采👱♂️,製作學院特色文化產品“小果仁”周邊,搭建師生互動專欄《師說》📯、《青年說》,幫助輔導員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關註熱點、生活需求等🐙🧗,精準開展工作🫓👩🏿🦰,不斷提高網絡育人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小果仁”作為思想引導的形象標誌🧘🏿♀️,活躍於校園的各個角落,隨時出現在學生身邊,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進學生、貼近學生、深入學生🪵。
人文學院官方公眾號自2020年9月起推出《師說》、《青年說》欄目,目前已累計專訪13期
結合線上“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陣地與線下“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的傳統方式,深度發揮班會🛬👩🏽🏫、團會等主渠道功能。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性和實踐力,以隊伍建設助學生“價值成長”;結合“黨團、班級建設”與“心理健康教育”,積極發揮學生骨幹在普通學生群體中的“平行教育”功能💇♂️;通過開展上一堂線上黨課、上一次線上團會、領一次集中學習等活動,讓學生豐富精神內涵、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
2022年11月11日起🤵🏽♀️,在學院黨總支帶領下👨🏼🎧,推出《我把二十大講給你聽》微宣講專欄
輔導員可以借助各大平臺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通過直播的方式,線上解決同學提出的問題👨✈️🧌,促進師生的情感交流🎠。通過微信、朋友圈👷、QQ⚖️🥒、微博🔞、抖音等自媒體了解學生動態𓀍,並且積極主動地和學生談心談話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通過對正能量文章進行轉發🛷、對錯誤觀點進行揭露等方式來“發聲”,幫助學生在事實面前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戰鬥力👩💻。各專業老師與輔導員輪流為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就業指導培訓🧑🏼🤝🧑🏼,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三🦘、加強隊伍專業化建設👨🏿🚒。
“三全育人”的提出和發展,推進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朝著更高的目標前景和更加紮實的育人實效穩步邁進🧚🏼♀️。因此要達到良好的網絡育人成效🫶🏻👨👨👦👦,其路徑應至少涵蓋隊伍建設🐙、內容建設及影響力建設。
首先➙🫏,隊伍建設兼顧政治素養與技術能力。結合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特色🗝,建設專職與兼職相結合、以專職為主的輔導員隊伍🏧,發揮傳幫帶作用,助力新入職輔導員成面授培訓與網絡培訓相結合的培訓體系💉。現有隊伍內部既有輔導員老師也有學生幹部,老師負責把準大方向不出錯,學生幹部提供技術支撐🛀🏼🧙🏿♀️,三級審核確保隊伍戰鬥力。
《小果仁說》專欄,重點發布時代主旋律和校院的學生重點工作
其次,內容建設堅持正能量且貼近生活的導向🕍。人文學院公眾號《小果仁說》欄目,對其內容的選擇參照的是時代主旋律和校院的學生重點工作,將兩者融合起來就實現了貼近生活與正能量的統一。在內容建設的過程中,學生幹部一般會給予一些基於自身角度的建議🐃,輔導員做以參考🗣🦸🏿。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學子關註熱議黨的二十大盛大開幕
最後,影響力建設是夯穩網絡育人成效的根本。影響力能夠如實評判網絡育人的成效,通過點擊率🧕🏿、閱讀量等指標即可反映。加強影響力建設最有效的手段是宣傳,任何優質的內容都需要宣傳🏌🏻😒,不能做佛系的網絡育人工作者🥪。人文學院網絡育人團隊在實踐中通過學生幹部以及輔導員老師本身的影響力對內容進行轉發,增加了點擊率和閱讀量⛳️🧚♂️,通過留言平臺與學生進行互動,增加了活躍度,由此影響力也逐步擴大。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師生代表集中觀看建黨100周年慶祝大會直播
四、積極探索綜合育人模式。
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團委通過網絡平臺與上海靜安幸福益站誌願服務中心達成友好合作關系𓀇,為學院青年提供更多實踐機會,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推薦我院優秀青年參與到由巴楚縣教育局及上海對口支援新疆前方指揮部巴楚分指揮部主辦的巴楚青少年“手拉手”夏令營項目中🕢🙆🏼♀️,連續兩年累計共有17名誌願者分批次為690名巴楚青少年提供服務。
人文學院學子連續2年參與巴楚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獲得主辦方一致好評
同時,人文學院各專業也註重線上對學生文化育人的體系培養。藝術設計專業在2022年上半年疫情封校期間,結合專業特點線上指導同學們順利進行藝術實踐🚣🏼♂️,將“美麗校園”主題貫穿於教學過程,將教書育人的內涵落實到線上教學中🖖。
2022年4-5月,人文學院藝術學子以“藝”戰疫、“藝”起前行。
學生工作從來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觀念的轉變,堅持“三全育人”更要創新思政理念思路、內容形式🦑、方法手段🔕。人文學院面對自媒體發展帶來的全新挑戰,管好課堂🦵🏻、也管好課外🧕🏿,管好網下😽、也管好網上,既會“面對面”開展線下思政、又能“鍵對鍵”做好線上育人。積極占領網絡思政的主戰場,熟悉和掌握自媒體技能,營造健康和諧的網絡育人環境,拓展自身工作格局,推進新時代背景下青年大學生網絡育人工作。
(供稿:學生工作處)